快马加鞭的“驿使”正为送官文而奔波。
南津镇街上的铁匠师傅,他已经是家族第四代传人。
水观音寺外的古驿道旁边,资阳汉服协会客串的过往“商人”正歇脚品茗。
6月20日—21日,雁江区委宣传部和成都龙泉驿区宣传部联合主办“成资万象新、千年古驿行”雁江、龙泉两地重走古驿道文化探访活动。来自成都、资阳两地的56位文化人齐聚雁江区南津镇,沿着昔日古驿道,在葱翠的山林之中踏寻古迹,追忆古事。
据介绍,早在元朝至正年间,就有了南津驿站和龙泉驿站。明清时期,随着商贸的迅速发展,蜀道上又兴起了上起成都下达重庆的一条大路,俗称“东大路”,史称官道。“东大路”全程1200里,起于成都锦官驿,经龙泉驿、南津驿、内江、隆昌、荣昌、永川、过关口、走马岗、白市驿、石桥铺、浮图关,止于重庆通远门,是古代巴蜀两地的唯一陆路交通。
斑驳精致的石子路上,快马加鞭的驿使正为送官文而奔波;水观音寺旁的过往商人正歇脚品茗;身披斗笠的居民在沱江河边闲适垂钓……这一幕幕情景再现,将一行人拉入古时驿道马帮八百里加急文书传递、挑夫往来不息的历史画面。古驿站、马王庙、南大门、东栅门、碧云宫、余国祯故居、龙王庙、扯谎坝、曹荻秋故居、大宫馆(客栈)、江西馆、湖广寺、西栅门、栖流所、猪牛市场,栓马石已记不清缰绳的“亲吻”;上渡口布满了纤夫的辛酸印迹。
在南津镇政府广场,非物质文化遗产刘绪阳东峰剪纸艺术、堪嘉高台狮舞、川剧变脸、汉服展示等节目精彩上演,具有悠久历史韵味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。
“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,不仅让我了解到南津古驿道的文化历史,同时对资阳本地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”摄影爱好者尹忠告诉记者。
龙泉驿区文联副主席、人文地理作家魏平表示,古驿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,要更多地关注文物保护,更多地关注古驿道,通过此次两地探访活动,希望日后能同雁江的同仁一起将这些文化元素编纂成册。